居住正義:地方政府能做什麼?

據說現在是20年來最好的經濟,為什麼人們要13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房

Publish Date | 2022/11/10 18:17

台灣的「居住正義」堪稱當代謎題。根據民調統計,九成民眾認為台灣高房價問題嚴重,超過半數台灣人不滿意政府在控制房價上的表現。奇怪的是,政客對「居住正義」非常冷感,只有每次選舉時會被放進(大眾視野)一下下

不過,如果你知道立委選舉前 30大金主有一半是建商,而板橋現任9席議員也有4位來自地產家族,似乎這個狀況就又不太令人意外了。

變態的高房價不是板橋或新北的問題,是台灣經濟、文化綜合性的體質問題

先來聊聊幾個統計數字:

- 2022年,新北板橋、土城、中永和、新莊、樹林、三重房價都再創歷史新高

- 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是 12.85 倍

- 新北市採單一房屋稅率 1.5%

- 新北市的社會住宅佔比約為 1%

- 「名目稅率」和實際有效稅率相差很多


白話一點說,房價所得比12.85代表:一個中等收入的新北市家庭想買房,需要 13 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。這個房價所得比在美國洛杉磯是 8、倫敦也大概只有 9,新北市雖未獨步全球,也是領先世界了。(附帶一提,台北是 16.22)


一個新北家庭想要購屋,會發生什麼事?沒人能13 年不吃不喝,所以他們得先辦貸款,以新北房貸負擔率 52% 而言,貸款期間會是 25 年;而以新北家庭所得中位數 113 萬來說,可以算出每個買房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是 4.7 萬一個月。不是一個人 4.7 萬,是一個家庭每月只花 4.7 萬,持續25年。


買房的各位,你的生活過得好嗎?

所謂20年來最好的經濟就是這樣嗎?

為什麼居住正義改革的速度這麼慢,普通老百姓要擁有住房這麼困難?


台灣房價高元凶有:

  1. 長期扭曲的匯率政策和貿易政策,導致大量的熱錢流入市場。再加上政府的開發和房屋政策,房地產成為資金利用效率最佳的投資,熱錢自然流入房地產市場。
  2. 「稅基」造就的低持有成本。例如,雖然新北的房屋稅為 1.2%,但台灣並不靠市價評定現值,而是根據公告地價和房屋評定。脫離市場現實的稅基,導致房屋稅實際上只有約 0.1%~0.2% 左右。


作為地方政府,新北市無法處理匯率和貿易的問題,但我們可以透過調整地方稅與各種住房、租賃服務,避免房價與貸款拖垮市民的消費能力、降低商業經營成本,間接降低產業轉型的風險,進而促使資源流入高效率、高技術的行業。能預期的成果是:更多人口願意移入、吸引更多商業投資、促進高效率的新產業進駐。


綜上所述,我主張:

▌稅負調整:自用減稅、出租降稅、累進囤房稅
- 降低單一自住稅率,持有第二戶以上房屋應改為累進稅率
- 降低出租房屋的稅率,鼓勵釋出空屋出租。
▌增加供給:社會住宅、包租代管
-民代應協助市府協調民間,加速社會住宅興建,目標是提高公宅比至 5%
- 嚴格監督政府,反對標售社會住宅。
- 提高包租代管優惠,鼓勵更多房東加入
▌公辦都更
- 都更三箭要到位,提案增加都更專案人力
- 協助政府協調民間,加速板橋都市更新


透過降低單一自住稅率,從 1.2% 降低為 0.6%,降低市民「自住成本」。

另一方面透過累進稅率降低囤房誘因,增加房屋供給。例如持有第二戶,房屋稅應改為 1.5% 至 2.4%,第四、五戶則是 2.4% 至 3.6%,第六戶以上,則須課徵 4.8% 的房屋稅。儘管稅基依然很低,若政府能從小處做起,依然可以增加持有成本,宣示遏止炒房的決心。


若能增加囤房的成本,降低利潤,就能釋出房屋給真正需要居住的市民,也能增加市政府的歲收。

同時,我們也要降低出租房屋的稅率,也就是說,如果屋主持有多間房屋,但只要出租,就可以調降房屋稅率,再加上增加推行包租代管服務的力道,提高優惠措施,這些都會鼓勵房東釋出空屋,增加供給。


最後,我們也應該積極推動社會住宅興建,目標是先提高公宅比至 5%(目前是 1%),希望能夠增加房屋需求,一旦供給增加到一個程度便可以降低炒房的動機。

事實上,我認識許多長期投資房地產的屋主、地主,相當樂意多繳稅給政府。

炒房的人並不是壞人。沒有人要故意囤房炒房,害其他人買不起。是台灣長期偏向外匯的貿易匯率政策,導致以「資金利用效率」而言,資本進入房地產成了報酬最好、最穩定的選項,進而排擠了其他產業的發展。

政府必須帶頭改變遊戲規則,降低囤房炒房的利潤,讓資本有動機進入其他新產業。

這樣除了對房屋市場有改善之外,也可以將部分房屋市場的熱錢導入其它產業,市民的可支配所得也會變多,達到活化經濟、資本正面循環的效果,而不是大部分市民的錢都拿去繳房貸,導致生活水準下降,讓房地產行業排擠了其它產業。


一地的發展,少不了房地產的利用與交易,透過以上措施,能降低市民生活痛苦指數、降低商業營運成本,並將熱錢導入至板橋的其它重點產業,這樣一來,資金才能得到更好的運用,壯大板橋的各種商業投資,吸引更多人口移入、更多產業發展、刺激新產業進駐。

政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