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綠能:提前面對世界ESG規範,為在地產業做準備

政府必須帶頭行動,降低轉型衝擊

Publish Date | 2022/11/16 13:20

全世界 195 個國家在巴黎協議同意 2030 年減碳 50%、2050 年要達到碳中和的大方向。雖然台灣不是聯合國一員,但要和世界做生意(以及愛護地球),當然不能自外於環保浪潮。


此外,歐盟也於去年推出《永續金融揭露規範》,規定在投資商品基金公司、保險公司必須自清是否屬於 ESG 基金。金融市場的投資人若想要維持 ESG 基金的定位,就需要多注資符合 ESG 的公司;這變相要求需要資金的企業都要符合 ESG 相關規定。

如果上面那段你跳過了,看懂這句就好:

未來幾年內,1. 國家的能源轉型會越來越快,2. 民間企業的產品、服務和營運模式將開始面對 ESG 規範。


新北市擁有歷史悠久且繁盛的工商產業。我們的公司登記數量佔全國 19%、商業登記佔全國 17%、工廠登記佔全國 23%,後面兩者都是全國第一。

面對全球環保意識抬頭,一般中小企業難有感覺,也鮮少主動規劃;然而政府必須有意識地帶頭行動,將更永續環保的行政交通解決方案應用在市民生活當中,並激勵民間企業及早做準備,輔導企業注意 ESG 改革,以便在世界的新標準中維持競爭力。

 

站在城市永續發展以及提早佈局產業趨勢的考量上,我提出下列幾個主張:

▌擁抱共享運具

共享運具不但環保、經濟,它還可能是補足新北交通改善的最後一環。


目前板橋市區最大交通問題之一是機車數量遠大於停車格,我們可以在符合比例原則的條件下,增加共享運具的機車停車格,此外增加使用共享運具的補助,增加使用意願,培養市民的使用習慣。


據新北市交通局資訊,目前新北市共有 17,188 輛共享機車及 2,122 輛共享汽車,可以看見人們已經逐漸接受了共享運具的概念,為了改善交通,政府還可以再推進一步,例如增加共享運具 (包含電動車、電動機車、YouBike) 的數量,並提供專屬停車格優惠停車費。共享運距的使用率並逐步增加,將是淨零碳排的最後一塊拼圖,同時也可以改善板橋的交通問題。

<p>範例�敘述文字</p>

範例敘述文字

▌廣設充電樁和換電站

新北市預定在 2030 年減碳 30%,其規劃在 2030 年達到停車格充電設施達到 5% 的覆蓋率,依照新北市公有停車場車格 4 萬多格計算大約是 2050 格,但目前停車場充電樁數量只有 267 支,距離目標顯然還有一大段距離。


現階段市府的施工中停車場工程中都已經預留 20% 的充電樁管線,設計中的更是預留 100% 的管線,我上任後會緊盯施工和招標進度,並確保依照使用率合理佈設充電樁(都會區較高)。


另一個問題是社區內的充電設施,由於新北市居住型態大多是集合住宅,民眾要在自家社區停車場設置充電設備,因涉及配電路線或大樓鑽孔,須經過管委會同意,成功率微乎其微。


電動車已是進行中的趨勢。為了提高停車場充電車位比率、補貼社區充電樁設置,我希望能從根本下手,上任之後研擬社區設置充電設備標準作業流程,管線設定、用電評估、維護事項,並協助社區建立完善的設置流程、申請程序以及相關管理維護事項,希望能減少管委會疑慮,增加社區充電設施。

▌智慧市政公開透明
市政無紙化、資料雲端化、數據視覺化,用科技與全民監督讓市政更有效率

歷經八個月的滾動式修正,新北市在今年正式啟動「無紙化」,上傳的報告書皆有目錄章節、提案單及頁碼,強化報告書檢閱標註等功能,大幅提升審議品質及行政效率。並協助申請人以雲端文件管理系統,有效地便民分類文件。


但我認為這樣還不夠。我在新北市各區域、各行政單位的資料時,感到查詢依然不順暢:站內搜尋引擎並無法有效地查到資料,資料和數據也不直覺。既然板橋的產業聚落以數位內容、雲端產業為主,民間其實有許多與市府交換訊息的需要,因此市府必須做得更好


既然都已經要邁向無紙化,應可以將資料和數據視覺化,並改善網站 UI,方便民眾查詢資料,降低民眾查資料的成本。現在許多民眾關心的交通改善議題,市府能公開處裡的進度、降低溝通成本,不但方便市府宣傳市政外,也讓市民更容易監督政府,反應問題,讓市政更有效率!

▌輔導企業建立 ESG 指標
透過輔導、補助的方式,讓企業慢慢符合世界的 ESG 展業指標,為新北產業轉型發展打下基礎。


新北市在四年前就開始以 SDGs(永續發展目標)接軌國際,相關政策也已經啟動,包括「燃煤鍋爐退場」、「瀝青業燃料油改氣」兩項關鍵政策;而針對企業,經發局也有和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合辦的品牌金舶獎規劃「ESG」組別,幫助企業獲得投資與合作。


如前所述,新北市擁有廣大的工商業與傳統工廠,可以透過擴大補助和逐步地針輔導產業,讓企業逐漸符合世界的 ESG 展業指標,為新北產業轉型發展打下基礎。


目前新北市有許多針對產業的補助,其中,廠商國內外參展的補助相當適合做為鼓勵產業合規的補助。此條目前是以傳統製造業、雲端運算、國際物流、生技醫療、數位內容、綠色能源、ICT、人工智慧應用等產業為優先補助對象,我主張在產業不變的前提,可以將 ESG 合規列入考慮條件,增加企業合規誘因。

政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