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必須帶頭行動,降低轉型衝擊
全世界 195 個國家在巴黎協議同意 2030 年減碳 50%、2050 年要達到碳中和的大方向。雖然台灣不是聯合國一員,但要和世界做生意(以及愛護地球),當然不能自外於環保浪潮。
此外,歐盟也於去年推出《永續金融揭露規範》,規定在投資商品基金公司、保險公司必須自清是否屬於 ESG 基金。金融市場的投資人若想要維持 ESG 基金的定位,就需要多注資符合 ESG 的公司;這變相要求需要資金的企業都要符合 ESG 相關規定。
如果上面那段你跳過了,看懂這句就好:
未來幾年內,1. 國家的能源轉型會越來越快,2. 民間企業的產品、服務和營運模式將開始面對 ESG 規範。
新北市擁有歷史悠久且繁盛的工商產業。我們的公司登記數量佔全國 19%、商業登記佔全國 17%、工廠登記佔全國 23%,後面兩者都是全國第一。
面對全球環保意識抬頭,一般中小企業難有感覺,也鮮少主動規劃;然而政府必須有意識地帶頭行動,將更永續環保的行政交通解決方案應用在市民生活當中,並激勵民間企業及早做準備,輔導企業注意 ESG 改革,以便在世界的新標準中維持競爭力。
站在城市永續發展以及提早佈局產業趨勢的考量上,我提出下列幾個主張:
共享運具不但環保、經濟,它還可能是補足新北交通改善的最後一環。
目前板橋市區最大交通問題之一是機車數量遠大於停車格,我們可以在符合比例原則的條件下,增加共享運具的機車停車格,此外增加使用共享運具的補助,增加使用意願,培養市民的使用習慣。
據新北市交通局資訊,目前新北市共有 17,188 輛共享機車及 2,122 輛共享汽車,可以看見人們已經逐漸接受了共享運具的概念,為了改善交通,政府還可以再推進一步,例如增加共享運具 (包含電動車、電動機車、YouBike) 的數量,並提供專屬停車格優惠停車費。共享運距的使用率並逐步增加,將是淨零碳排的最後一塊拼圖,同時也可以改善板橋的交通問題。